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1.楝叶:含芸香甙(rutin),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2.川楝叶含川楝子甾醇(toosendansterol)A及B,黑麦草内酯(loliolide),川楝子甙(toosendanoside),苦楝子紫罗醇甙(meliaionoside)A及B。 |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绞汁涂。内服:煎汤,5-10g。 |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 ①治水肿:鲜翠云草二两。加水煎服,日服两次。忌盐一百天。(《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黄疸:鲜翠云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淋病:翠云草一两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赤白痢:翠云草鲜根一至二两。酌加冰糖,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吐血:翠云草三钱。水煎服。(《百草镜》) ⑥治湿痰咳嗽:鲜翠云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⑦治关节风湿痛:鲜翠云草二两。酒水煎服。 ⑧治积伤胸胁闷痛:干翠云草一两。和墨鱼干同煮食。(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⑨治痔漏:翠羽草同胡桃叶煎洗。(《汪连仕采药书》) ⑩治脚抽筋;翠云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主湿疹瘙痒;疮癣疥癞;蛇虫咬伤;滴虫性阴道炎;疝气疼痛;跌打肿痛 |
清热利湿,解毒,消瘀,止血。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 ①《王安卿采药志》:散喉痈。 ②《粤志》:辟暑。 ③《纲目拾遗》:治吐血。 ④《植物名实图考》:能舒筋络。 ⑤《福建民间草药》:利尿,逐水,止痢。 ⑥《湖南药物志》:化痰止咳。治蛇咬伤,烧伤。 ⑦《广西药植名录,:治刀伤出血,拔脓消炎。 ⑧《贵州药植目录》:治黄蜂刺伤,鼻匿,肺热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