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肝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1.楝叶:含芸香甙(rutin),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2.川楝叶含川楝子甾醇(toosendansterol)A及B,黑麦草内酯(loliolide),川楝子甙(toosendanoside),苦楝子紫罗醇甙(meliaionoside)A及B。 |
含龙胆苦甙、龙胆甙、龙胆素、龙胆三糖。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绞汁涂。内服:煎汤,5-10g。 |
3~9g。 |
注意事项 | 前人经验认为龙胆草有泻无补,脾胃虚弱者易致呕吐,久用更易伤胃气,对胃有刺激作用,不要多用久用。无实火者不要用。四川以带根全草称“龙胆草”,销省内,根茎及根称“龙胆根”,省内外均销。 | |
临床应用 | 1、用于泻肝胆实火。凡有口苦、胁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尿血尿涩尿痛、性情暴躁(大致包括急性肝炎,膀胱、尿道炎,急性眼结膜炎等),都可用龙胆草、常配栀子、柴胡、黄芩等,方如龙胆泻肝汤。如属胆囊炎,则可以龙胆草3g煎水,送服左金丸3g每日二至三次,更能加强清泄肝胆实热的作用。 | |
功效主治 |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主湿疹瘙痒;疮癣疥癞;蛇虫咬伤;滴虫性阴道炎;疝气疼痛;跌打肿痛 |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肝胆湿热郁火之日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惊痫抽搐,湿热疮毒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