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肝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1.楝叶:含芸香甙(rutin),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2.川楝叶含川楝子甾醇(toosendansterol)A及B,黑麦草内酯(loliolide),川楝子甙(toosendanoside),苦楝子紫罗醇甙(meliaionoside)A及B。 |
大叶白蜡树皮含七叶树甙。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绞汁涂。内服:煎汤,5-10g。 |
3~15g。 |
注意事项 | 核桃科核桃楸皮呈卷筒状或长条形,厚约1毫米,长多在1米以上。外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密生多数小圆点状皮孔。嫩皮上常有三角形(猴脸状)叶柄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平滑质坚韧(过去多代麻绳用结扎党参)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苦。水浸液呈淡黄绿色,无荧光。 | |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菌痢,疗效较好,接近于合霉素。配白头翁、黄柏,或配苦参、木香,方如秦皮苦参汤。 | |
功效主治 |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主湿疹瘙痒;疮癣疥癞;蛇虫咬伤;滴虫性阴道炎;疝气疼痛;跌打肿痛 |
清燥湿、清肝明目、止痢。湿热下痢、目赤肿痛、生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