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草对比
基本资料对比
药性
药味
归经 肝经 肝经
详细对比
主要成分 全草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1],19α--羟基-12-乌苏烯-24,28-二甲本O-β-D-吡喃木糖甙(19α-dhydro-yurs-12-ene-24,28-dioate-3-O-β-D-xylopyranoside),2-异戊烯基-5-异丙基苯酚-4-O-β-D-吡喃木糖甙(2-isoprenyl-5-isopropylphe-nol-4-O-β-D-xylopyranoside)[2],见霜黄素(alcetin)ⅠⅡ叶中含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3,6,7,3′,4′-pentamethoxyflavone),5,3,4-三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5,3,4-trhiydroxy-3,6,7-trimethoxyflavone)[4]等。
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生物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总人口。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敷。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 1.《本草新编》: 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2.《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临床应用 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火牙痛;痄肋;痈肿疮毒 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问问医生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