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凉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主要成分 | 根茎横生,长1-3cm,直径1-3mm,节必;向下有十余条根,根长2-10cm,直径1-3mm,略肉质。外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棕褐色,中心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呈裂缝状。气微,味微甜。 | |
用法用量 | 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洗眼。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汤洗。 |
注意事项 | (1)本品有小毒。中毒症状有腹痛,腹泻,头晕,眼花,说胡话至精神失常。解救方法包括催吐,洗胃,服鞣酸或浓茶或稀醋、蛋清,饮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适时使用镇静剂等对症治疗。 | 《云南中草药》:“忌酸冷、鱼腥。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瘰疬,脓肿疮毒,骨折,创伤感染。 ①《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骨折,淋巴结结核,腮腺炎,外伤出血。 ②《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散瘀生新,杀虫。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疮毒脓肿,伤口感染生蛆。 ③《贵州药植目录》:治劳伤,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