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甘 | 苦 |
归经 | 肝经 | 胃经 |
主要成分 | 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生物硷。 | 含多量淀粉及皂甙,尚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糖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 |
注意事项 | 1.《本草新编》: 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2.《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 凡脾胃虚寒,大便滑泻者忌。不宜与乌头、附子同用。 |
临床应用 | 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 天花粉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功效主治 | 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