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平 |
药味 | 苦 | 辛 |
归经 | 肾经 |
主要成分 | 根茎横生,长1-3cm,直径1-3mm,节必;向下有十余条根,根长2-10cm,直径1-3mm,略肉质。外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棕褐色,中心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呈裂缝状。气微,味微甜。 | 野樱皮甙、又含游离的氢氰酸。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汤洗。 |
9~15g,大剂可用至30g。 |
注意事项 | 《云南中草药》:“忌酸冷、鱼腥。 | |
临床应用 | 1、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而偏于寒、有腰膝疼痛、下肢无力者较适宜,常配其它祛风湿药和补益药,方如石楠藤汤。 |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瘰疬,脓肿疮毒,骨折,创伤感染。 ①《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骨折,淋巴结结核,腮腺炎,外伤出血。 ②《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散瘀生新,杀虫。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疮毒脓肿,伤口感染生蛆。 ③《贵州药植目录》:治劳伤,发表。 |
壮筋骨,去风湿。腰腿疼痛,软弱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