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平 |
药味 | 辛 | 甘 |
归经 | 脾经 | 膀胱经 |
主要成分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5钱。 |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3~4两)。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行水,消肿。治水肿胀满。①《纲目》: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②《药品化义》:勿大发散,有退虚热之功。③《医林纂要》: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④《本草再新》: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膈噎胀满。⑤《江苏植药志》:外用于脓肿创伤,皮肤癣症。 | 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①《福建民间草药》:健脾益气,利尿解毒。②《闽东本草》:舒筋强骨,健脾益气,通经活络,祛寒利尿,除湿止痛。治内伤寒热,肤痛,胃痛,头痛,腰膝无力,淋浊带下,黄疸,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