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温 |
药味 | 苦 | 酸 |
归经 | 脾经 | 脾经 |
主要成分 | 果实中含三种黄酮甙:蔷薇甙(multiflorin)A,山柰酚-3-O-β-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β-rhamnoside)和意大利鼠李蒽醌(alaternin)。 | 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等。野山楂又含山楂酸、鞣质、皂甙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5g;或研末;或泡酒。 ①消食积:鹿角刺果一钱。研末,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停食饱胀及痢疾坠胀;绛梨木子,煨酒服。 ③治水积黄肿、膨胀:绛梨木子、水杨柳、八月瓜根各一两。熬水作三天服。积去完后,再用上方加八珍汤及黄耆四两,蜂蜜适量,做成丸如龙眼大,早晚各服二粒。 ④治月家病:绛梨木子二两。捣碎熬水服三次。服后出现便泻,泻后用二钱,盛入鸡腹内炖服。(②--④方均出《重庆草药》) ⑤治腹水:鲜鹿角刺果三十至四十粒。生嚼,温开水送下,服后两小时,便泄黄水,随服冷粥即止。(《贵阳民间药草》) |
6~12g。 |
注意事项 | 据报导山楂有强心、扩张血管及持久降低血压作用,山楂流浸膏,对于心脏衰弱,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山楂花、叶浸剂治疗高血压,有良好效果。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消食化滞;行水能便。主食积腹胀;水肿;腹水;便秘 | 消积、行瘀、化滞。食积、肉积,脘腹满闷,脾脏肿大,经闭瘀阻,产后儿枕痛,疝痛,痢疾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