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肝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
用法用量 | 1~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鲜枝叶绞汁滴耳、滴眼。 |
内服:煎汤,0.5~1.5钱。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清热消炎,泻火解毒。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 |
清火,解毒。治阴茎中疼痛及淋浊。①《医学启源》:善去茎中痛。②《医学入门》:生用,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③《本草备要》:淋浊证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