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辛 | 酸 |
归经 | 肺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种子含脂肪油,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芥酸(eruc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还含芥子碱(sinapine),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叶含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oside)。 |
壳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及罂粟壳碱,生物碱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若入丸、散时酌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止咳嗽,蜜炙用;止泻痢,醋炙用。 |
注意事项 | 1.《滇南本草》: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2.《纲目》:得醋、乌梅、橘皮良。 | |
临床应用 | 罂粟壳味酸涩,入肺、肾、大肠经。功专收敛,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故可治肺虚久嗽,或久泻久痢之症。 | |
功效主治 | 降肺气,利肺水,对陈久性咳嗽有一定治疗作用。 |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久咳、久泻、脱肛、便血、滑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