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
药味 | 甘 | |
归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含螺楮树宁(spirobroussonin)A、B,还含楮树素(broussin)和楮树宁C。 | 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生物硷。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治暴赤眼病,碜涩者: 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烧,以碗覆之一日,取灰泡汤,澄清温洗。(《圣惠方》) 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②《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 |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
注意事项 | 1.《本草新编》: 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2.《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 |
临床应用 | 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 |
功效主治 | 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 |
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