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凉 |
药味 | 淡 | 淡 |
归经 |
主要成分 | 果实含氨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690,苏氨酸(threonine)0.281,丝氨酸(serine)0.297,谷氨酸(glutamic acid)0.293,甘氨酸(glycine)0.418,丙氨酸(alanine)0.362,胱氨酸(cystine)0.141,缬氨酸(valine)0.385,蛋氨酸(methionine)0.047,异亮氨酸(isoleucine)0.328,亮氨酸(leucine)0.483,酪氨酸(tyrosine)0.139,苯丙氨酸(phenyla lanine)0.326,赖氨酸(lysine)0.304,组氨酸(histidine)0.230,精氨酸(arginine)0.377,脯氨酸(proline)0.410。 果实含维生素C10.63-11.71mg/100g,维生素B1 0.69μg/g,维生素B2 0.95μg/g,维生素E74.76μg/g,维生素A痕量。果实(mg/g,干基)含钾2.1667,钙0.738,镁0.4895,锌(μg/g):27.5952,铁(μg/g):49.6190,硒(μg/g):0.0408。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1、治黄疸肝炎:粗叶悬钩子、溪黄草各30克,葫芦茶、蛇舌草各15克,水煎冲红糖服。 2、治代偿性月经(倒经):鲜粗叶悬钩子根30克,土牛藤10克,独角金象10克,月季花6克,水煎,分2次服,连服3-5天。 3、治细菌性痢疾:鲜粗叶悬钩子根90克,金银花叶30克,仙鹤草根21克,水煎,分2-3次服,连服3-5天。 4、治口腔炎、牙痛:粗叶悬钩子30克,刺刁根15克,水煎,漱口含洗患处,日3次。 5、治乳腺炎:粗叶悬钩子、蒲公英各30克,水煎温服,渣捣烂敷患处。 6、治咳嗽咯血:粗叶悬钩子根50克,仙鹤草15克,猪歌刺头30克,水煎2-3次服完。 7、治跌打损伤:鲜粗叶悬钩子全草捣烂,取汁30-60克,酌加童便或米酒调服,服后暖睡取微汗。外用鲜全草捣烂,酌加米酒调敷患处。(敷药处如有灼热感觉,应立即除药,次日再敷。) 本品内服常用量鲜根30-60克,干品15-30克。孕妇忌服。 |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晒干研粉敷患处。 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治痢疾:鲜凤尾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江西草药》) 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热淋、血淋:凤尾草七钱至一两。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治白带及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扁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治崩漏:凤尾草一两。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矿西中草药》) 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治大便下血:凤尾草七钱至一两。同猪大肠炖熟去渣,食肠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治肺热咳嗽:鲜凤尾草一两。洗净,煎汤调蜜服,日服二次。(《泉州本草》) 治咽喉肿痛:鲜凤尾草五、六钱。洗净,煎汤,冲乌糖少许,日服二次。(《泉州本草》) 治咽喉肿痛:鲜凤尾草五、六钱。洗净,煎汤,冲乌糖少许,日服二次。(《泉州本草》) 治小儿口糜:鲜凤尾草二至三钱。洗净,水煎,调蜜和朱砂少许内服。(⑩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治羊毛疔:鲜凤尾草一两,捣汁服;或晒干磨粉,每服三钱,温开水调服。有寒者加姜汁服。(《衡山民间草药》) 治五毒发背:小金星凤尾和根,洗净,用慢火焙干,称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腻毒物。(《履巉岩本草》) 治汤火伤:凤尾草,焙干研末,麻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治狂犬咬伤:凤尾草二两,水煎服;或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治磷中毒(亦适用于鸦片、砷、毒蕈中毒):风尾草(鲜)四两。切碎,加泉水一碗,擂汁服。(《江西草药》) 治荨麻疹:风尾草适量,食盐少许。水煎洗。(《江西草药》) 治面神经麻痹:凤尾草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治秃发:小金星凤尾草根,浸油涂头。(《履巉岩本草》) |
注意事项 | 虚寒证忌服。 《履崭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
|
临床应用 | 治疗嗜盐菌食物中毒 | 治疗急性菌痢 成人每日取全草25~30克(最多可用2两小儿酌减),加水200~250毫升,煎至约100毫升,加糖分3次服。治疗80例,多数在2~7天内退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数及性质恢复正常,大便培养转阴。于口服同时,加用煎剂作保留灌肠亦可。 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鲜草制成100%煎液,服时加糖。成人海日100~150毫升,分2~3次服,连服1星期。治疗143例,均辅以维生素B1、C,结果除1例病情反复,20例显著进步外,均治愈。 治疗伤寒 取细叶风尾草(干品),成人每日4两(小儿酌减),加水2500毫升,煎成750毫升,首次服150毫升,后每隔2小时服60毫升。治疗5例(2例轻型,1例中型。2例重型),4例治愈,1例重型患者发热持续不退,改用合霉素治愈。 治疗胆道疾患 取凤尾草3两,加糖煎服。临床试治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胆道出血5例,服药6~8剂后,4例获得控制,1例无效。亦可用于感染所致的胆道出血。 |
功效主治 | 清热利湿,止血,散瘀。主肝炎,痢疾,肠炎,乳腺炎,口腔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外伤出血,肝脾肿大,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外用治烧烫伤。 《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疗、痔,散毒,敷疮。""治蛇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舂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中国药植志》:"止泻。" 《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治热性赤痢及齿痛,止吐血。" 《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目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