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平 |
药味 | 甘 | 苦 |
归经 | 肝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树皮含刺桐灵碱,氨基酸和有机酸。种子油含饱和有机酸36.7%与不饱和有机酸(油酸、亚油酸)63.3%,另含下箴刺桐碱。 | |
用法用量 | 取15~40克,包煎;外用装布袋蒸热熨患处。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6~12g,或浸酒。外用:煎汤洗或研磨调敷。 |
注意事项 | '1、血虚者不宜服;2、血少火炽者禁用。商品中的海桐皮有很多品种,彼此性状各不相同,但各地均作药用,习惯已久。然而吉林、河南、安徽、山西、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所用的“海桐皮”与正品不同,各有特色,他们之间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 |
临床应用 | 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为祛风除湿要药。 | |
功效主治 | 祛风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 常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 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
祛风湿,通经络,杀虫。风湿痹病、痢疾、牙痛、疥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