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心经 | 胆经 |
主要成分 | 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尚含涩味质等。 | 含水溶性无机盐,其中68%为氯化钾,又含夏枯草甙,水解后产生熊果酸。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 |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及便溏者禁用。 | 全国大部分地区习惯用夏枯草的干燥花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以全草药用。 |
临床应用 | 本品有解热作用;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而呈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有升高血糖作用。 | 主要用于清热(尤其清肝热)、散结(治疗淋巴结炎等。) |
功效主治 | 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 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