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平 |
药味 | 辛 | 苦 |
归经 | 心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臭牡丹叶和茎含有琥珀酸(succin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香草鞋酸(vanillic acid),乳酸镁(magnesium lac-tate),硝酸钾(potassium nitrate)和麦芽醇(maltol)。 | 穿山龙含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穗菝葜甾甙(asperin),25-D-螺甾-3,5-二烯(25-D-spirosta-3,5-diene)及对羟基苄基酒石酸(piscidic acid)。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①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赤水玄珠》)②治一切痈疽:臭牡丹枝叶捣烂罨之。(《纲目拾遗》)③治痈肿发背:臭牡丹叶晒干,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若溃后局部红热不退,疮口作痛者,用蜂蜜或麻油调敷,至红退痛止为度(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④治乳腺炎:鲜臭牡丹叶半斤,蒲公英三钱,麦冬全草四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⑤治肺脓疡,多发性疖肿:臭牡丹全草三两,鱼腥草一两。水煎服。⑥治关节炎:臭牡丹鲜叶。绞汁,冲黄酒服,每天两次,每次一杯,连服二十天。如有好转,再续服至痊愈。⑦治头痛:臭牡丹叶三钱,芎藭二钱,头花千金藤根一钱。水煎服。(④-⑦方均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⑧治疟疾:臭牡丹枝头嫩叶(晒干,研末)一两,生甘草末一钱。二味混合,饭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七丸,早晨用生姜汤送下。(《江西民间草药》)⑨治火牙痛:鲜臭牡丹叶一至二两。煮豆腐服。(江西《草药手册》)⑩治内外痔:臭牡丹叶四两。煎水,加食盐少许,放桶内,乘热熏患处,至水凉为度,渣再煎再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11.治脱肛:臭牡丹叶适量。煎汤熏洗。(《陕西中草药》) |
内服:煎汤,干品6-9g,鲜品30-4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注意事项 | 治疗湿疹及定位性药疹。取臭牡丹根茎叶晒干研粉,用时将药粉夹于单层纱布内,以温开水浸湿,敷于患处(并经常用温开水湿透纱布以保持湿润),每日湿敷1次。治疗湿疹25例,13例治愈(皮肤完全恢复正常),4例近愈(皮肤接近正常,仅有少量脱屑及痒感),7例好转(病变明显消退,痒感减轻), l例无效。定位性药疹10例,6例治愈,4例好转。 | |
临床应用 | 1.治疗慢性气管炎:应用穿山龙片剂(每片含原生药2.5g),第一疗程每日2次,每次2片;第二疗程每日3次,每次2片,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26例,第一疗程的有效率为80.8%,显效率30.8%;第二疗程的有效率84%,显效率60%。 临床证明穿山龙片对咳、痰、喘、炎均有疗效,尤以镇咳、祛痰作用较强。在中医分型方面,以脾湿型的疗效较高。亦有用穿山龙配合黄芩、桔梗制成复方注射液,每2ml含上述生药各2g。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ml。6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再行第二疗程,也可连续治疗12天。 l17例患者经 l-2个疗程治疗后,近期治愈61例(52.1%),显效37例(31.6%),好转19例(16.2%)。复方穿山龙注射剂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一般在用药后 l-2天即可使痰变稀,随之痰量显著减少;但镇咳作用不够强。治疗中有部分病人食欲增加,睡眠好转,未发现不良副作用。实验证明此注射液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都有抑菌作用。 2.治疗急性化脓性骨关节炎:取穿山龙根洗净、切片、晒干。成人每天3两,小孩每天2两,早晚各煎服1次。治疗8例,5例痊愈。其中有6例并发脓毒血症,血培养阳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抗菌素未能控制,经加用穿山龙后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 3.治疗甲状腺瘤和甲状腺机能亢进:取穿山龙根茎干品20斤切片或研粉,以60度白酒100斤浸泡l周后过滤,滤液减压蒸馏,每1000ml浸液中蒸出白酒600ml后即成穿山龙浸膏(每毫升含生药0.5g)。日服3次,每次10-20ml。观察甲状腺瘤8例,有效7例,无效 l例。服药20天左右开始显效,瘤体缩小,原有憋气感者均消失;连服2个月左右,瘤体进一步缩小,质地变软;一般服药3个月,外观不见肿瘤。甲亢5例,服药后突眼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以至消失,心悸、食欲亢进、手汗多、手颤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对基础代谢率和吸碘率的改善不显著。开始显效时间在服药1月左右,连续服药2-3个月后突眼症状可以消失。副作用:个别病例有腹痛,停药后即消失。 |
|
功效主治 | 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主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主风湿痹前;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气管炎;跌打损伤;虐疾;痈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