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对比
基本资料对比
药性
药味
归经 肝经 肝经
详细对比
主要成分 全草含有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氧异石榴皮碱(dihydroisopelletierine),3-甲酸-1,4-二羟基二氢吡喃(3-formyl-1,4-dihydroxy-dihydropyran),N-甲基-2β-羟
丙基哌啶(N-methyl-2β-hydroxypropyl-piperidine),垂盆草甙
(sarmentos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和氨基
酸及葡萄糖、果糖和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
根含β-蜕皮甾酮(β-ecdysterone)[1]及微量元素钛(Ti)(12.5μg/g)等[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50-10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或取汁外涂;或煎水湿敷。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临床应用 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问问医生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推荐医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