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热 |
药味 | 甘 | 辛 |
归经 | 脾经 | 肾经 |
主要成分 | 含挥发油,主要为吴茱萸内脂、吴茱萸烯等。又含生物硷,主要为吴茱萸硷、吴萸次硷等。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50g,或入丸、散。 1、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陈廪米(水淘净)二合,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煎服。(《圣济总录》陈米汤) 2、治暑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芽四两,黄连四两(切)。同蒸熟,焙,研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本草纲目》) 3、治噤口痢,不拘赤白:陈仓米,赤痢用三钱,白痢用七钱,赤白相兼用五钱;黄连,赤痢用七钱,白痢用三钱,赤白相兼用五钱。上锉,水一钟半,煎至七分,露一宵,空心温服。(《古今医鉴》仓连煎) 4、治胃反及膈气不下食:陈仓米(焙干,为末)五两,沉香末五钱。令匀,米饮调下。(《普济方》) |
3~9g。不宜多用,服用过量会觉喉部干燥难忍。 |
注意事项 | 贵州省铜仁镇远一带产者,过云集散在湖南常德习称吴芋,粒子均匀,很少开裂,色碧绿,气味浓烈,质量最好。四川,陕西产者称川吴芋,粒较吴芋大,色较黑褐,有的顶端开裂,气味稍差。质量稍次。以子粒饮满,香气浓,坚实,匀净,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 |
临床应用 | 为治疗虚寒胃痛、腹痛、胁痛、疝痛的常用药。 | |
功效主治 | 用于病后脾胃虚弱,烦渴,泄泻,反胃,噤口痢。 | 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治劂阴头痛,胸腹胀满,呕吐吞酸,阳虚泄泻,吐泻转筋,寒疝脚气,外治口舌生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