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热 | 寒 |
药味 | 辛 | 苦 |
归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挥发油、姜烯、水芹烯、莰烯、姜辣素、姜醇等。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 |
注意事项 |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 |
临床应用 | 1.有促进消化作用;2.有兴奋中枢呼吸及运动系统作用;3.可增加血液循环、升血压、促进发汗作用。 | ①治跌打损伤:红虾子草、尖刀牛膝、红酸浆草各四两(捣烂),薴麻四两(烧灰)。合煨酒服。②治小儿疝气:虾子草、地茄子各一两。煎水煮耢糟服。③治妇女于病,虚火旺者:虾子草、酱耳木根各一两,石竹根二两,黄脚鸡五钱,大地棕根四两。炖内服。如有外感风寒应先除去。(选方出《重庆草药》) |
功效主治 |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 《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疝气,风火牙痛及妇女干血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