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平 |
药味 | 辛 | 淡 |
归经 | 心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含阿拉伯聚糖和木聚糖。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①主痃疟,寒热邪气,泄痢,阴气不足,止渴及病酒头痛: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
1.5~3g,或小儿一扎,成人三扎。 |
注意事项 | 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禁服。 | |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清心火,但力量较单薄,只适宜病情浅者,或辅助其它清热利尿药用。小儿因心热而烦躁、夜啼,可用灯心一扎,水煎服(用朱砂拌制过的朱灯心更好)。成人因心肾不交心火过盛,肾阴不足而引起的兴奋型神经官能症而夜睡不宁或失眠,可用一味灯心(或配淡竹叶)煎汤临睡前服。 | |
功效主治 | 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疔疮丹毒;饮酒过度;腹胀食少;水肿;肝热目赤昏花 | 清心热,除烦利水。热性病(如发烧或心火)之口渴,小便不利及尿路感染之淋浊病,小便困难,尿时涩痛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