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平 |
药味 | 辛 | 甘 |
归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地上部分含异高山蓼芩素-4-甲基醚-7-O-β-(6′-O-乙酰基-2′-阿洛糖基)葡萄糖甙[isoscutellarein-4′-methylether-7-O-β(6′-allosyl)glucoside],异高山黄芩素-7-O-β(6′-O乙酰基-2″-职权洛糖基)葡萄糖甙[isoscutellarein-7-O-β-(6″-O-acetyl-2″-allosyl)glucoside],洋丁香酚甙。 块茎中含水苏甙(stachysoside)A、B、C。叶中含薰衣草叶水苏甙(lavandulifolioside)即水苏甙B,水苏甙(stachysoside)C、D。全草含水苏碱(stachydrine),胆碱(choline),水苏糖(stachyose)。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
注意事项 | 1.《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 2.《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祛风止咳;清热利湿。主伤风感冒;咳嗽;热痹;膀胱炎;无名肿毒;牙痛 | 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