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温 |
药味 | 苦 | 辛 |
归经 | 肝经 | 小肠经 |
主要成分 | 全草含有20种以上的妊娠甾烷类生物碱:粉 蕊黄杨碱(pachysandrine)A、B、C、D,表粉蕊黄杨碱(epipachysandrine)A,粉蕊黄杨胺(pachysamine)A、B,表粉蕊黄杨胺 (epi-pachysamine)A-F,粉蕊黄杨环氯碱(pachystermine)A、B,粉蕊黄杨醇碱(terminaline),粉蕊黄杨三醇(pachysantriol),粉蕊黄杨二醇(pachysandiol)A,粉蕊黄杨酮醇(pachysonol),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anol),环木菠萝烯醇(cy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23-去氢-3β,25-二羟基环木菠萝烷(23-dehydro-3β,25-dihydroxycyoloartane),25-去氢-3β,24ξ-二羟基环木菠萝烷(25-dehydro-3β,24ξ-dihydroxycycloart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叶含螺粉蕊黄杨碱(spiropachysine)。 |
含甾体皂甙。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①治脱力黄胖: 鲜黄秧连半斤,切细,装入去内脏的鸡腹内,加黄酒炖熟去渣,吃鸡和汁,一次或一日内服完。(《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风湿性筋骨痛,发烧: 雪山林、羊膻七、苍术各三钱,竹根七、伸筋草、筋骨草各二钱,追风七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
常用量6~12g。 |
注意事项 | 威灵仙的品种较多,应用较广的有两大类;一类是上述品种,京津及河北等地习用;一类是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及根茎(京津名黑薇)此种使用地区较广,遍及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其根茎形态略与粘鱼须灵仙相同,根茎块状,根簇生,较粘鱼须灵仙粗短,长约15~25米,直径约2毫米,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中有淡黄色木质心。除以上情况外,有的地区使用毛茛科威灵仙的地上全株作灵仙药用,如四川、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县。也有的使用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茎作威灵仙用,如河南洛阳等地区。还有陕西省产的一种威灵仙,多砍去根茎,只留细根药用,其内外形色长度基本与粘鱼须灵仙相同,只是支条粗细不匀,直径1~2毫米,质较脆易折断,其断面亦有一圈小孔,但位近于外皮层。就其形态分析亦属于百合科植物的根。目前,天津市场上应用三种不同形态的威灵仙。1、粘鱼须的根和根茎;2、陕西省产的威灵仙;3、河南省产的菝葜的根茎。其疗效是否相同,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研究。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气管炎。内服长青草浸膏片(每片含生药2.2g),每次2片,每日3次。观察104例,20天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6.2%,近控及显效率为65.4%、疗程结束后40天又继续治疗3个月(每月用药20天),结果总有效率达97.9%,近控及显效率达72.9%,对咳、痰、喘的有效率亦分别达97.9%、86.8%及85.5%。71例经透视复查,有7例胸部异常体征有所好转。痰细菌学检查12例,细菌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 | 1、用于治疗痹症而偏于寒者。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四肢关节痛,屈伸不利,手足发麻等症状者合适,配秦艽、桑枝或木瓜、牛膝等。 |
功效主治 | 祛风止咳,舒筋活络,调经止带。用于慢性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小腿转筋,白带,闭经,精神病烦躁不安。 | 散风祛湿、行气通络。风湿痹痛,瘫痪,麻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