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平 |
药味 | 苦 | 淡 |
归经 | 胃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挥发油及生物碱(蓝刺头碱等)。 |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 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 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 (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鲜品捣敷。 | 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
注意事项 |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1.《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 2.《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3.《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 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
临床应用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本品水煎外用可治皮肤痒疹。 | |
功效主治 | 疮疖肿毒;乳痈;肋腺炎;淋马结结核;痔瘘;疥癣痒疹;目赤肿痛;痢疾;蛔早腹痛;风湿痹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产后乳汁不下 |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