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热 |
药味 | 苦 | 甘 |
归经 | 脾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含头花藤碱,小檗胺、可待因、吗啡、异粉防己碱等。 | 种子含油2%。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 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内服:煎汤,1.5~3钱。 内服:适量,煎水含漱或捣敷。内服:煎汤,6-9g;或浸酒。 |
注意事项 | 1.《本草经疏》:凡病虽有血热吐衄等证,若脾胃素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2.《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 |
临床应用 |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过敏性休克有对抗作用,抗炎作用,镇痛、阻塞热作用。 | |
功效主治 | 咽喉肿痛;热毒痈肿;风湿痹痛;腹痛;泻痢;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咽喉肿痛;疔疮;咳嗽痰喘 治急性扁桃体炎,疔疮。①《药性论》:明目。②《唐本草》:疗疔疮。③《本草图经》:治风,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④《本经逢原》:善能续筋,消疔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