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脾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含白鲜硷、白鲜脑内酯、固甾醇、粗皂甙等。 | 含龙胆苦甙、龙胆甙、龙胆素、龙胆三糖。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 3~9g。 |
注意事项 | 虚寒证忌服。 | 前人经验认为龙胆草有泻无补,脾胃虚弱者易致呕吐,久用更易伤胃气,对胃有刺激作用,不要多用久用。无实火者不要用。四川以带根全草称“龙胆草”,销省内,根茎及根称“龙胆根”,省内外均销。 |
临床应用 | 主要治疗由“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 | 1、用于泻肝胆实火。凡有口苦、胁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尿血尿涩尿痛、性情暴躁(大致包括急性肝炎,膀胱、尿道炎,急性眼结膜炎等),都可用龙胆草、常配栀子、柴胡、黄芩等,方如龙胆泻肝汤。如属胆囊炎,则可以龙胆草3g煎水,送服左金丸3g每日二至三次,更能加强清泄肝胆实热的作用。 |
功效主治 |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湿热疮毒,风疹疥癣,黄疸,湿热痹痛。 |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肝胆湿热郁火之日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惊痫抽搐,湿热疮毒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