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平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心经 | 脾经 |
主要成分 | 含丹皮酚(即芍药醇)、牡丹皮原甙、苯甲酸、植物甾醇、鞣质等。 | 含荷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莲碱等。 |
用法用量 | 6~9g。 | 内服:煎汤,3-10g(鲜品15-30g);荷叶炭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1、丹皮与桂枝都能通血脉中壅滞(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丹皮性寒,适于热症;桂枝性温,适于寒症。在妇科杂病中,两者有时也配合应用,可加强活血去瘀,如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治盆腔炎;温经汤(桂枝、丹皮、当归、白芍、川芎、党参、半夏、麦冬、吴茱萸、阿胶、生姜、甘草、红枣)治月经不调。 | 1.《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2.《随息居饮食谱》: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消炎、降压)。 | 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在动物实验中能直接扩张血管,引起中等度降压。 |
功效主治 |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经前发热,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发热、无汗滑蒸。 | 暑湿烦渴;头痛眩晕;脾虚腹胀;大便泄泻;叶血下血;产后恶露不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