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对比
基本资料对比
药性
药味
归经 肺经 心经
详细对比
主要成分 花含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龙脑(borneol),樟脑(camphor),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还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即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1],刺槐甙(acacetin-7-Orhamnoglucoside),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O-鼠李葡萄糖甙(apigenin-7-O-rhamnoglucoside),刺槐素-7-O-葡萄糖甙(acacetin-7-O-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galactoside),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luteolin-7-O-galactoside),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luteolin-7-O-rhamnogside)[2],木犀草素(luteolin),β-榄香烯(β-elemene),百里香酚(thymol),二十一烷(heneicosane),二十三烷(tricosa-ne),二十六烷(hexacosane)[3],以及糖类和氨基酸[4]。 含量地黄素、梓醇、多种氨基酸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9~30g
注意事项 上述几种菊花,均为药用之甘菊,但以毫菊,怀菊为主,习惯认为毫菊优于怀菊。杭菊:原为茶行经营,多做茶用,故名茶菊。滁菊:香气浓郁而幽雅,为菊花中之珍品(过去多在加工时洒上绿豆粉)。贡菊:京津及福均称之“滁菊”,京多做茶用。黄菊:京津习用大黄菊。在应用上各随大夫处方。在功效上,疏风散热多用杭菊、黄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滁菊(贡菊)。 生地性凉,用于清热凉血;熟地性温,用于补血滋阴;故虚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当清热而又要照顾体虚时,可生、熟地并用,方如百合固金汤(治肺痨咳血)、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发热盗汗,唇燥心烦)。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以菊花煎剂观察61例,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 ,其中显效43.3% ,改善86.7% ,以轻度者疗效较好;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45.9% ,其中显效18.8% ,好转27.1%。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血清胆制醇、三酸甘油酯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服药期间除1例有上腹痛、1例有轻度腹泻外,均无其他副作用。即使原有溃疡病的患者,亦多无影响。制剂及用法:白菊花10两,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2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500ml。每日2次,每次25ml。2个月为一疗程。
2.治疗高血压病:每日用菊花、银花各0.8-1两(头晕明显加桑叶4 钱,动脉硬化、血情胆制醇高者加山楂4-8钱),混匀,分4次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不可煎熬,否则会破坏有效成分。据46例观察,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各种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
1、用于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参、麦冬等清热,方如增液汤。所谓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只不过是通过清热而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譬如釜底抽薪,去掉了热源,水分蒸发自然减少。
功效主治 疏风除热,清肝明目。头目风热,眩晕,头痛目赤等症。 滋阴、凉血。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问问医生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