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苦 | 甘 |
归经 | 肺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广豆根含苦参硷、氧化苦参硷、臭豆硷、甲基金雀花硷;又含染料木素及另一酚性物。山豆根含蝙蝠葛碱。 | 1.卷丹花粉含已糖激酶(hexokinase),还含蛋白质21.29%,脂肪12.43%,淀粉3.61%,还元糖11.47%,维生素B1443μm%,B21829μm%,泛酸306μm%,维生素C21.2mg%,并含β-胡萝卜素等。2.山丹花含β,β-胡萝卜素(β,β-carotene),(3S,5R,3 S,5 R)-辣椒红素酯[(3S,5R,3 S,5 R)-capsanthinester],正-二十九酸(n-nonacosane),正-二十七酸(n-heptacosane),正-二十五酸(n-pentacosane),正-二十七酸(n-tricosane)。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0g;或磨汁;或研末;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含漱,或捣敷。 | 内服:煎汤,6-12g。外用: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1、广豆根成分:含苦参硷,氧化苦参硷、臭豆硷,甲基金雀花硷等多种生物硷及B-固甾醇,酚性成分,异黄酮。 2、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 |
《滇南本草》:味酸者,剑肺,有风邪者忌用。 |
临床应用 | 1、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属实热症者,配玄参、桔梗等,或射干、牛蒡子,方如喉痛方,可消肿止痛,但虚火所致咽喉肿痛,则不适用。 |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 清热润肺;宁心安神。主咳嗽痰少或粘;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