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脾经 |
主要成分 | 果实含皂甙(0.51%)、维生素B及油脂。种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饱和脂肪酸9.0%,油酸15.0%,亚油酸76.0%。 | 含皂甙、脂类和色素。 陈胜、曾晞、季祥彪、熊源新、牟兰对大金发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 它们分别为:里白烯、 二十八烷酸甲醋、二十八烷酸丁酯、二十八烷酸戊酯、β-谷甾醇、二十八烷酸十八烷醇酯、二十酸十九烷醇酯、三十四烷醇、二十八烷醇、三(二十八烷酸)甘油酯、豆菌醇、5,7-二羟基-4’-甲氧基-3-乙酞基黄酮、3-氧代-30-羟甲基齐墩果-12,18-二烯-28-羟酸。13 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及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 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获得。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①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本草汇言》) 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仁斋直指方》楮实散) ③治水气臌胀,洁净府: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 ④治喉痹喉风: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濒湖集简方》) ⑤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捣谷子敷之。亦治金疮。(《千金方》) ⑥治目昏: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 ⑦治耳鸣,眼雾: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重庆草药》五泡酒) |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服。【外用】研末调敷。 ①治盗汗咳嗽:小松柏三钱,黄柏二钱,沙参三钱,梧桐树皮二钱,大血藤二钱,五皮风二钱。煎水服。 ②治肺痨吐血:小松柏一两。捣烂,熬水加白糖服。 ③治眼丹:(即下眼皮起痕,一日里能将眼全部盖完):小松柏研末,调人乳敷患处。(选方均出《贵州草药》)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①《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 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③《本草汇言》:"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 ④《大名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
滋阴补虚。治肺病咳嗽、吐血、盗汗。对高夫克氏球菌、金色葡萄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有抗性,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瘤症有一定抑制作用。 ①《贵州草药》:滋阴敛汗,止咳,止血。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脾,止血,润肠。治漏症,内仿咳嗽,子宫脱垂,吐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