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寒 |
药味 | 苦 | 甘 |
归经 | 肾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甙元。 | |
用法用量 | 4.5~12g。大剂量可用至24~30g。处方举例:1、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薢9g,黄柏9g,石菖蒲4.5g,云芩12g,白术9g,莲子心6g,丹参4.5g,车前子12g(包煎),水煎服。2、萆薢分清饮(杨氏方):川萆薢9g,益智仁6g,乌药9g,石菖蒲4.5g,茯苓9g,生甘草3g,水煎服。3、萆薢祛湿汤:川萆薢9g,黄柏9g,生苡仁15g,赤芍9g,丹皮9g,泽泻9g,生滑石12g,通草3g,水煎服。注:1、萆薢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2、另有一种红萆薢,京津不用。主产四川省,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为百合科菝葜属数种植物的块茎。原植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商品为规则的乱切片,薄厚大小不一。周边外皮棕色弯曲不直。切面红褐色,中心有黄色粗纤维。体略轻、质硬易折断。气无味淡。3、四川省内萆薢和土茯苓常相混用。4、一般习惯认为萆薢微清苦。断面略显粗糙。少粉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滑感。土茯苓则味淡甜而不苦。断面略显细腻而无粗纤维组织,含粉性,水湿或水煮后粘滑。 | 内服:煎汤,9-15g(鲜者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
注意事项 | 1、萆薢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 | 植物名实图考》:虚寒者不宜。 |
临床应用 | 1、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 1.用于止痛:取积雪草晒干研细,每日 1-1.5钱,3次分服。治疗脑、背及腰部外伤性疼痛42例,27例止痛,14例好转, 1例无效。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鲜积雪草4两,加水500ml,浓煎成250ml,趁热加入冰糖2两溶化,分2次空腹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10例,服药4天黄疸消退、食欲改善、恶心呕吐消失者3例,服药1同黄疸消退、消化道症状好转、胃纳增进者5例。肝肿大于服药二疗程消退2例,三疗程消退5例,四疗程消退3例。 3.处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取积雪草(干)1000g,水煎2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0ml,加防腐剂,pH调至6左右。每服10ml,5岁以下儿童减半,每日3次,空腹服,连服3天。处理30例流脑带菌者,3天后连续3次作鼻咽分泌物采样培养,结果转阴24例,较磺胺噻唑对照组的转阴率高。 |
功效主治 |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 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为为;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亲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