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寒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心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盒乙种维生素。 | 含薏苡素、蛋白质、天门冬酰胺醣类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汁,宜微炒用。 | 15~60g。 |
注意事项 |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 |
临床应用 | 1、用于止汗。治疗各种虚汗、盗汗,单用虽有效,但多配麻黄根。牡蛎、黄芪等加强止汗作用,也可配橹豆衣,方如浮小麦橹豆煎剂,据观察,此方治疗肺结核盗汗效果较好。2、用于抗利尿,治疗小儿遗尿,配桑螵蛸、益智仁等,效果较好,方如加味甘麦大枣汤。 | 1、用于清肺热(咳吐稠痰、咽疼、身热烦躁或有鼻衄)。在治疗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的方剂中,芦根很常用。桑菊饮、银翘散都用芦根,取其清热、甘润作用。至于苇茎汤,更是治疗肺痈(肺脓疡)的常用方剂,如再加鱼腥草、桔梗、川贝等,效力更显著。 |
功效主治 | 益气,除热,止汗。自汗,盗汗,骨蒸虚热。 | 清热除烦,止呕。烦渴,呕吐反胃;鲜用表疹,清肺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