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温 |
药味 | 辛 | 苦 |
归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 3~5钱,水煎服或干粉1~2钱开水送服。外用适量,叶煎水洗患处。 |
注意事项 | 本品果有毒,多食引起头晕等症状。早期可洗胃,晚期可导泻,并可对症治疗。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解表,祛风,胜湿。治感冒,风寒湿痹,痈肿疮疡,破伤风。①《滇南本草》:泻肺气(一作泻脾),治风,通行十二经络。(疗)一切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痈肿等症。杀附子毒。②《四川中药志》: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 | 疏风解表,行气利湿,截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