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叶含黄酮,酚类,有机酸,三萜,多量鞣质和挥发油(0.01%,干重)。叶和嫩枝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晶,其一为槲皮素(quercetin),其余4种为紫花杜鹃素甲、乙、丙、丁。挥发油中含6种以上的萜类成分[1]。 |
全株含挥发油 0.1%~0.2%.在去油后的残渣中分离得镇咳有效成分矮茶素 1 号(即岩白菜素,Bergenin)和矮茶素2号.尚含2-羟基-5-甲氧基-3-十五烯基苯醌等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从紫金牛全草中分离得紫金牛素(Ardisin)、紫金牛酚Ⅰ、Ⅱ(ArdisinolⅠ,Ⅱ).叶中含有槲皮甙(Quercitrin)、杨梅树皮甙(Myricitrin)、岩白菜素和冬青萜醇(Ilexol)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30g;鲜品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量15~30g。 |
注意事项 |
咳嗽初起,若兼表证慎用。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气管炎。采用紫花杜鹃的花、叶、嫩枝入药,制成片剂或煎剂。每日总药量均为2两(鲜),分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通过2921例的观察,一个疗程的痊愈率为15.1%(175例),显效率为34.1%(395例);二个疗程的痊愈率为29.5%(521例),显效率为34.6%(609例)。此药对镇咳效果最好,祛痰次之,平喘较差。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药2-3天后即见不同程度的减轻。部分病例经一个疗程后停药观察,发现4-5天后症状有继续减轻的趋势。另据3148例的临床观察,证明疗程越长,疗效越高,1-4个疗程的痊愈率依次为15.1%,29.5%,55.4%,62.5%。药用部分以花、叶、嫩枝的疗效较高,全株及梗均差。煎剂的疗效优于片剂。副作用有头晕、口干、腹痛、便秘等,多不严重,并不影响继续治疗。于疗程结束后,可见白细胞明显减少,嗜中性的百分比下降;血压轻度降低;多数病例心串减慢;对健康肾脏无明显损害;对肝功能亦无明显影响;少数病例可有睡眠欠佳,多梦,头晕等现象,但均不严重。亦可用紫花杜鹃1两、矮地茶1两、胡颓子叶1两,组成复方治疗本病。将上药煎煮浓缩制成60ml糖浆,每次20ml,每日3砍,饭后服。共观察30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 |
|
功效主治 |
祛痰止咳;消肿止痛。主咳嗽多痰;气喘;跌打损伤;对口疮 |
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