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温 |
药味 | 辛 | 甘 |
归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含芳香性挥发油,主要为萜醇类化合物。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 干品用1.5~4.5g,不宜多用,否则易致腹痛、便溏。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服。 | |
临床应用 | 1.《本草拾遗》:主破血。产后腹痛,煮汁服之;亦捣碎敷疗疮。2.《滇南本草》:主治一切筋骨凄软,脱阳脱阴,夜多盗汗,跌打损伤,妇人血崩,接骨。取叶烧灰服,治一切小儿黑痘及顶陷;梗:治绞肠疹肚疼或阴症,研未酒服三钱。 | 主要用于妇科经闭或月经稀发,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神不振,大便燥结者(即气滞血瘀型),月季花有理气、通经、通便的作用,可用单味3g,加红糖适量,水煎服,或配丹参、当归、香附等水煎或浸酒服,方如月季酒。外用以花或嫩叶捣烂外敷跌打瘀肿,能活血消瘀。 |
功效主治 | 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崩漏;跌打伤痛;疮痈 | 活血调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