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皮中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和1,5-二羟基-6,7-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吡喃葡萄糖甘(1,5-dihydroxy-6,7-dimeth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β-glucopyranoside)。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浸酒。 |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h,以减低其毒性。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
注意事项 |
|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
临床应用 |
①治慢性头风:鲜阳桃根一两至两半,豆腐四两炖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②治关节痛:阳桃根四两,浸酒一斤,历一星期可用,每次服一小杯。(《泉州本草》)③治心痛:阳桃根四至五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
|
功效主治 |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涩精止带。主风湿痹痛;骨节风;瘫缓不遂;慢性头风;心胃气痛;遗精;白带 |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