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胃经 | 心经 |
主要成分 | 含吲哚甙、针状结晶物(即板蓝根结晶甲、乙、丙、丁)、硫酸钾。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 9~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①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作饼贴脐中。(《海上方》)②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纲目》)③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海上方》)④治沙虱毒:敷莴苣菜汁。(《肘后方》)⑤治蚰蜒入耳:莴苣叶一分(干者),雄黄一分。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皂荚子大。以生油少许,化破一丸,倾在耳中,其虫自出。(《圣惠方》)⑥治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自出。(《圣济总录》)。 | 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传染病。 |
功效主治 | 利尿;通乳;清热解毒。主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虫蛇咬伤;肿毒 | 清热解毒,解心胃热毒。流感、热病发斑、扁桃体炎、腮腺炎、流脑、肠炎、菌痢,但主要用于大头瘟、颜面丹毒和腮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