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寒 |
药味 | 辛 | 苦 |
归经 | 脾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伞花烃、麝香草甲醚橙花醇乙酯。 | 含异槲皮甙、牛膝甾酮少量有机酸、腺嘌呤、胆硷等。 |
用法用量 | 4.5~9g。 | 6~12g。 |
注意事项 | 1、广西自治区以本品兰草作泽兰药用。山东省以唇形科“罗勒”作佩兰用(江苏则称为省头草),兰草则称南佩兰。黑龙江部分地区用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泽兰)作佩兰用,还有的用菊科旱莲草作佩兰用。情况比较杂乱。 | 桑树品种不一,其叶亦异。如: |
临床应用 | 为治疗暑湿用药; | 1、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较轻的发热、咳嗽、眼赤(如感冒),常与菊花、连翘等配伍,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 |
功效主治 | 发表解暑,化湿开胃。夏伤暑湿,头胀胸闷,寒热,身重,口中甜腻或多涎臭,胃呆不饥。 | 疏风清热,凉血明目。风热感冒,咳嗽头痛,目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