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凉 |
药味 | 甘 | 苦 |
归经 | 脾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脂肪油、鞣质、挥发油。 | 鳞茎含三萜皂甙:土贝母糖甙(tubeimoside)Ⅰ、Ⅱ、Ⅲ、Ⅳ、Ⅴ[1-4]。还含△7,16,25,(16)-豆甾三烯醇(△7,16,25,(26)-(stigmastatrienol),麦芽醇(maltol([5],麦芽糖(maltose),蔗糖(sucrose)[6]. |
用法用量 | 常量每次30~40个或9~15g,单用大量可每日50~100个,或30g左右,炒熟嚼烂吞服较好。 | 内服:煎汤,9-30g;或和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敷膏贴敷。 |
注意事项 | 1、榧子的来源《浙江中药手册》及《中药志》均定为紫杉科植物榧树的成熟种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定为红豆杉科植物香榧。 | |
临床应用 | 榧子药性温和、药力可靠,广泛用于驱除多种肠道寄生虫。 | 1.《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2.《百草镜》: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3.《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淋巴腺结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痈肿。 |
功效主治 | 杀虫,消积。虫积腹痛,食积胀满,便秘等症。 | 清热化痰;散结拔毒。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