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含挥发油,其中主要含桂皮醛、桂皮乙酸酯等而无芳樟醇。 |
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醛,丁香油酚、茴香脑等。 |
用法用量 |
常用量3~6g,用于解表的,少者2.4g至4.5g即可,一般用6g较普遍。在治疗风湿关节痛时,有时要用较大剂量,甚至重用至30~45g,但要视具体情况和根据临床经验而定。 |
3~6g。 |
注意事项 |
1、肉桂子为着生用桂枝顶端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及宿存花萼,宿萼膨大呈倒圆锥形,常带有短柄形似“公丁香”故又名桂丁香。棕黑色显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沟棱数条,顶端有一圆形小凹眼,露出部分未成熟的幼果,黄棕色或棕色。质坚实。气芳香,味甘辛。功能温中止痛,主治寒凉性胃腹疼痛。 |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木兰科植物玉兰和望春花的干燥花蕾也作辛夷药用。药品形似相似,不易区分。 |
临床应用 |
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与麻黄比较,桂枝的发汗作用较和缓,往往要加生姜配伍,并在服药后喝热粥,才能助其发汗,方如桂枝汤。特别适宜于平素体质虚弱而新患感冒的患者。由于桂枝能旺盛血行,属于温热药物,所以,在风温等热性传染病时,有高热、脉洪大而汗不出者,不宜用桂枝,如果错用了,即使只用上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至于原来已有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所谓内火的患者,更不宜用桂枝。 |
辛夷为治鼻渊(鼻窦炎)的常用药。可治疗由鼻窦炎、慢性鼻炎引起的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对急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常配白芷、防风、细辛等同用,方如辛夷散;也可配苍耳子、荆芥、黄芩等。外用以乳剂和浓油最佳,油剂次之,煎剂又次之。 |
功效主治 |
助阳解表,温通经脉,温化水湿。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经闭腹痛,痰饮蓄水,适用于感冒风寒之表虚自汗者。 |
散风、通鼻窍。感冒头痛,鼻塞,鼻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