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份:含甘草甜素,属三萜类皂甙,加水分解后产生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等。
性 状:性状鉴别 (1)甘草根呈长圆柱形,长30-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并有稀疏的细根痕,外皮松紧不一,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而中心有髓。气微,味甚甜而特殊。以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粉甘草为主皮甘草,表面淡黄色,平坦,有刀削及纵裂纹。
(2)光果甘草根茎及根质地较坚实。表面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纤维性,裂隙较少。气徽,味甜。
(3)胀果甘草根茎及根本质粗壮,多灰棕色至灰褐色。质坚硬,易潮。断面淡黄色或黄色,纤维性,粉性少。味甜或带苦。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甘草木栓层为数列至30列整齐的木栓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韧皮部射线多弯曲,常现裂隙,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本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大,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合方晶。根茎有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光果甘草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少。
(3)胀果甘草韧皮部及本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适应症/功能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