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维生素D3注射液
功效主治: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 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 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 2、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 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 低下)的治疗。 3、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 一次7.5-15mg(30-60万单位),病情严重者可于2-4 周后重复注射1次。
化学成分:维生素D3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药理作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 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 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 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 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 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 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药代动力学】维生素D3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t1/2 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可长期贮存。
药物相互作用:1、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3同用,特别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 镁血症。 2、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3的效应,因此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3,以防止骨软化症。 3、降钙素(calcitonin)与维生素D3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4、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3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5、洋地黄与维生素D3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如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 发心律失常。 6、大量的含磷药与维生素D3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不良反应: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 疲乏、无力; 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 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 体重下降。
禁忌症: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
注意事项: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 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 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3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3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 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 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3治疗时,如患者 对维生素D3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 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3时应定期作监测, 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3敏感,应注意剂 量调整。【儿童用药】婴儿对维生素D3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酌定,血清 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药物过量】1、短期内超量摄入或长期大剂量摄入维生素D3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 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 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3每日1800单位 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每日应用5万单位超过6个月后,对 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3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3、治疗维生素D3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 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 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 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