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2021094 |
国药准字H20023370 |
用法用量 |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病理性高分泌状态,一次0.2~0.4g,一日4次,餐后及睡前
服,或一次0.8g, 睡前1次服;
2.预防溃疡复发,一次0.4g,睡前服;
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减为一次0.2g,12小时1次;
4.老年患者用量酌减。
5.小儿:口服,一次按体重 5~10mg/Kg,一日2~4次。 |
应遵医嘱服药。本品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病人状况,逐渐增加剂量。通常本品的起始剂量为0.5克,每日二次;或0.85克,每日一次;随餐服用。可每周增加0.5克,或每2周增加0.85克,逐渐加至每日2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2550毫克。对需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剂量可以加至每日2550毫克(即每次0.85克,每天三次)。每日剂量超过2克时,为了更好的耐受,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 |
化学成分 |
西咪替丁 |
盐酸二甲双胍 |
不良反应 |
本品的不良反应总体上讲并不常见,且通常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可消失。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头晕、乏力、头痛和皮疹等。
2.本品有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用药剂量较大(每日在1.6g以上)时可引起男性乳
房发育、女性溢乳、性欲减退、阳痿、精子计数减少等,停药后即可消失。
3.本品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偶见精神紊乱,多见于老年、
幼儿、重病患者,停药后48小时内能恢复。在治疗酗酒者的胃肠道合并症时,可出现震颤
性谵妄,酷似戒酒综合征;
4.本品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 |
本品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其他少见者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本品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中毒罕见。 |
禁忌症 |
|
下列情况应禁用:1. 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2. 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3. 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 造影前。4. 酗酒者。5. 严重心、肺病患者。6. 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缺乏的患者。7. 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营养不良、脱水)。 |
注意事项 |
1. 癌性溃疡者,使用前应先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 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对本品清除减少减慢,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因此更易发
生毒性反应,出现眩晕、谵妄等症状;
3. 诊断的干扰:口服15分钟内胃液隐血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血液水杨酸浓度、血清
肌酐、催乳素、氨基转移酶等浓度均可能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则可能降低;
4. 为避免肾毒性,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肾功能;
5. 本品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
6. 本品的神经毒性症状与中枢抗胆碱药所致者极为相似,且用拟胆碱药毒扁豆碱治疗
可改善症状。故应避免本品与中枢抗胆碱药同时使用,以防加重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7. 下列情况应慎用:
(1)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患;
(2)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西咪替丁的骨髓毒性可能增高;
(3)器质性脑病;
(4)肝肾功能损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能通过胎盘屏障,并能进入乳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用药】幼儿慎用。【老年患者用药】用量酌减。【药物过量】常见有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以及心动过速。处理:首先清除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药
物,并给予临床监护及支持疗法,出现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动过速者可给
予b肾上腺素阻滞药。 |
1.口服本品期间,定期检查肾功能,可以减少乳酸中毒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射线摄影检查前患者暂时停止口服本品。 2.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因此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本品。 3.应激状态:在发热、、感染和外科手术时,服用口服降糖药患者易发生血糖暂时控制不良,此时必须暂时停用本品,改用胰岛素。待应激状态缓解后恢复使用。 4.对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本品,而应与胰岛素合用。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