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3021866 |
注册证号H20130151 |
用法用量 |
1.用于防止晕动症时要及早服药;2.脱水或少尿时用量酌减,以免出现毒性反应;3.口服时,可与食物或牛奶同时服,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4.成人常用量:(1)口服:①抗过敏,一次12.5mg,每日4次,饭后及睡前服用,必要时睡前25mg;②止吐,开始时一次25mg,必要时可每4-6小时服12.5-25mg;③抗眩晕,一次25mg,必要时每日2次;④镇静催眠,一次25-50mg,必要时增倍.5.小儿常用量:(1)口服:①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每隔4-6小时一次,或睡前按体重0.25-0.5 mg/kg或按体表7.5-15mg/m2;按年龄计算,每日量1岁以内5~10mg,1~5岁5~15mg,6岁以上10~25mg,可1次或分2次给予;②止吐,按体重0.25-0.5 mg/kg或按体表7.5-15mg/m2;必要时每隔4~6小时给药一次;③抗眩晕,每次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必要时每隔12小时一次,或12.5~25mg,每日2次;④镇静催眠,必要时按体重0.5~1mg/Kg或体表面积15~30mg/m2。 |
本品为白口服。成人包括老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为一次1片(10mg),每日1次。 |
化学成分 |
盐酸异丙嗪 |
咪唑斯汀。化学名:2-[[[1-[(4-氟苯基)甲基]-1氢-苯并咪唑-2-基]-4-哌啶基]甲基-氨基]-4(3氢)-嘧啶酮 |
不良反应 |
主要不良反应为困倦、思睡、口干,偶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高剂量时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老年人用药多发生头晕、痴呆、精神错乱和低血压;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兴奋、失眠、心悸、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和排尿困难。过量时可发生动作笨拙,反应迟钝,震颤。 |
偶见:困意和乏力(通常为一过性的)、 食 欲 增 加 并 伴 有体 重 增 加。 罕见:口干、腹泻、腹痛(包括消化不良)或头痛。 极个别病例:低血压、迷走神经异常(可能引起晕厥)、焦虑、抑郁、白细胞计数降低、肝酶升高。 极罕见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全身性皮疹、荨麻疹、瘙痒和低血压。 |
禁忌症 |
早产儿、新生儿应禁用。 |
1.对咪唑斯汀过敏。 2.同时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全身用咪唑类抗真菌药(可升高咪唑斯汀血药浓度)。 3.肝功能障碍。 4.有临床意义的心脏疾病或既往症状性心律失常病史或心动过缓。 5.有或可疑QT间期延长,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病例。 6.同时使用已知的延长QT间期药物,如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功能主治/适应症: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症状。不良反本品无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偶见思睡、乏力、头痛、口干、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个别病例出现低血压、紧张、抑郁、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曾有与食欲增加有关的体重增加的报道。 |
注意事项 |
1.叉过敏。已知对吩噻类药高度过敏的病人,也对本品过敏。2.诊断的干扰: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可显示葡萄糖耐量增加。可干扰尿妊娠免疫试验,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3.列情况应慎用:急性哮喘,膀胱颈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症状明显者,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服用本品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黄疸,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衰竭,Reye综合征(异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Reye综合征混淆)。4.用异丙嗪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逾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体征可被异丙嗪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
1.不得嚼碎服用。 2.大部分病例服用咪唑斯汀后可驾驶或完成需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但为识别对药物有异常反应的敏感者,建议驾驶或完成复杂工作前,先行了解个体反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