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为什么说结直肠癌可防可治?

家庭医生在线 2019/12/20 9:23:54 举报/反馈

结直肠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也称为大肠癌。据了解,中国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 位,死亡率居第5位,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恶性肿瘤。虽然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低,但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康宜兵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指出,结直肠癌可防可治,高风险人群要定期筛查,特殊情况人群要及时做肠镜检查。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康宜兵

为什么说结直肠癌可防可治?

结直肠癌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往往从早期到被诊断会经历好长一段时间。康宜兵介绍说,肠癌的发生一般由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需要10-15年的时间。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 年生存率仅为14%,但可惜的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如果早期诊断,在息肉腺瘤阶段就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早期和晚期大肠癌,对于患者生存率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不过,康宜兵指出,与大多数的癌症一样,大肠癌在早期瘤体小而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1、便血:直肠腺瘤出血多为大便表面带鲜血,乙状结肠、降结肠腺瘤为暗红色,与大便颜色容易区分;右半结肠腺瘤,肉眼常不能发现血便,仅大便潜血阳性。

2、腹痛:一般小的腺瘤无腹痛症状,多发生在腺瘤较大伴肠套叠所致。

3、大便习惯改变:当腺瘤较大或多发时,可出现腹痛、便秘、腹泻或伴里急后重。

4、少数患者有过量肠液分泌、腹胀等症状。

如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目前国际指南推荐,一般风险人群从50 岁开始就应该定期做结直肠癌筛查。肠镜检查也是目前诊断大肠息肉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全肠道情况,同时镜下可对病灶进行活检。”康宜兵表示,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1、结直肠癌高发区:主要以一线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为最高,这可能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相关。

2、大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

3、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

4、本人有肠道腺瘤、癌症史。许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黏膜较无腺瘤的正常黏膜癌变的可能性高出100倍,即使腺瘤摘除,日后依然又可能复发。

5、盆腔放疗史。国外有学者报告,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

6、溃疡性结肠炎:持续发生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

本文指导医生:
康宜兵

康宜兵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中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擅长食管炎、慢性胃...[详细]

(责编:麦琼璇 通讯员:高三德)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武汉治疗结直肠癌的医院哪家好?

关于武汉治疗结直肠癌的医院,一般正规的或者三甲公立的医院都可以,结直肠癌的病因: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更高。家族性息肉病或类似疾病的家庭成员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患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性与病人患病时的年龄和病程有关。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受累肠段和清除相关的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助于控制其他残余肿瘤的生长。术后用5-氟尿嘧啶和左旋嘧啶化疗可延长病人生命。该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Q:哪些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可防可治,85%-90%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逐步进展而来,而这个过程需要10-15年的时间,所以,早期的筛查和及时的诊断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建议符合以下条件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其中包括: ① 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② 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病史者; ③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④ 本人患有 8~10 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⑤ 符合 2个及以上下述条目:(a)慢性腹泻;(b)慢性便秘;(c)黏液和带血的粪便;(d)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e)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史;(f)精神创伤史。

Q:怎么治疗结直肠癌

治疗结直肠癌有:结直肠癌的病因: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更高。家族性息肉病或类似疾病的家庭成员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患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性与病人患病时的年龄和病程有关。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受累肠段和清除相关的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助于控制其他残余肿瘤的生长。术后用5-氟尿嘧啶和左旋嘧啶化疗可延长病人生命。该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