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8/20 15:45:19

  因为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不少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都无法好好睡觉。近日国外《睡眠》杂志发表文章指,产后睡不好会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美国斯塔凡格大学医院工作人员对近3000名该院分娩的女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女性的产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从前就有过睡眠问题、初为人母、非纯母乳喂养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等都是抑郁风险因素,把这些影响因素排除后,研究人员仍然发现睡眠不足和产后抑郁存在关联。

  该院Dorheim医生说:“如果新妈妈情绪低落,在白天时间不停地喊累,家里人最好能在夜间帮忙照顾一下孩子,让新妈妈可以在安睡中恢复身体。”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产后忧郁症

妇女在怀孕和生产期间,随着生理、心理和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普遍,其中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分娩后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10%-15%患有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这些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不良生活事件、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分娩前恐惧、分娩疾病、夫妻关系不和谐或不良、婆媳关系不和谐或不良、家庭经济紧张、儿童喂养方式、人格弱或神经质特征、老年妇女、缺乏孕期健康教育等。

Q:产后忧郁症有什么表现。。。。。

产后抑郁症(post-nataldepression)是指产妇分娩后的抑郁症。其表现与其他抑郁症相同,抑郁、缺乏快乐、悲伤哭泣、担忧、胆怯、焦虑、易怒,严重失去照顾婴儿、悲观、绝望、自残和自杀的能力。若能初步识别,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在怀孕和分娩期间,随着生理、心理和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普遍,其中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分娩后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有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妇女的三倍

Q: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西方国家报道为10%~20%,国内为536%~1109。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由于产妇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及时发现产妇抑郁症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一、引发相关因素1、生理因素  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有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产妇本人的健康状况对孕期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2、心理因素  妊娠、分娩伴随着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变化,虽然大多数孕产妇适应良好,但也有个别孕产妇出现适应不良。有些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初为人母的角色改变,使其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考虑问题多,情绪较复杂,易发生抑郁。加之由于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束缚,生女孩的产妇心理压力、心理负担更大。3、家庭和社会因素  对于产妇而言,最强大的社会支持来源于其丈夫。有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更易患抑郁症。部分产妇由于分娩,可能失去劳动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的来源而导致经济上的压力加重,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4、产科因素  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忐忑不安的体验。虽然产科设备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但产妇对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诱发产后抑郁的产生。二、心理护理1、加强产前教育  日本曾有学者报道,产前健康教育可使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以及产后保健、育婴知识的宣教,指导孕妇合理的营养和活动锻炼。对有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2、分娩护理  鼓励并帮助孕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用亲切、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使她们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严格掌握剖宫产措施,积极处理孕期异常情况,尽量清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安排丈夫在场,以减少产妇的恐惧和不安。护理人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使产妇感到温暖和支持。3、休养环境  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此外,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尽量集中进行所有的治疗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打扰,避免谈论刺激产妇情绪的话题。同时,适时进行心理咨询,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增加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4、适应母亲角色  向产妇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并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5、良好的家庭关系  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应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倾听其倾诉,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指导产妇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及早融入社会生活中。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