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对孩子谈性要抓住时机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0/2 7:05:36

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大多都会为遗精而羞涩、紧张和不安。他们发生遗精后,不敢让人知道,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遗精后如觉得身体有些不适,便会疑心是遗精造成的,担心会使身体得病。

遗精是男青年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之后所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俗话说:“精满自溢。”当精液充盈后,体内的精液储存过多,性兴奋性增强,如若再有其他刺激,如梦见异性、被褥压迫、内衣太紧等,即发生遗精。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尿道的分泌物平时随尿液排出不被注意。精液和体内其他多种分泌物一样,不断产生,不怕排泄。从生理上讲,这些分泌物制造多少,就排泄多少,不会有耗竭而影响健康的问题。相反,前列腺分泌物如经久不排,蓄积浓缩,反易形成结晶或结石。遗精标志着男子生殖功能的成熟。

未婚男子1~2天就遗精1次或一夜数次,则称为频发性遗精。这种过份频繁的遗精常是大脑皮层兴奋作用增强的一种表现,往往会引起早泄,进而由于过分的兴奋而产生抑制,又会表现为阳痿。频发性遗精属于病态,需要重视和进行合理的治疗。

不少人认为精液是人体的精华,民间还有“十滴血一滴精”之说,认为遗精会耗损人的元气,使人体虚弱。有些青年人遗精以后,忧心忡忡,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其实,精液并不那么珍贵。遗精(包括性生活射精)时每次排出的精液约2—6毫升。精液的组成虽然复杂,但它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和一些糖分,而且,蛋白质、糖分占的比例很小。

有些人在遗精之后,会感到头晕目眩、腰酸背痛、精神萎靡,认为这是由于遗精所引起的。这也是一种误解。以上的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心理卫生知识,接受了一些不科学的传说以及旧的书刊的有关暗示,以致出现了上述病态,使心理上受到威胁性的刺激。从而引起精神负担,并不是遗精损失了精液所致。对遗精不了解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比遗精本身造成的影响大得多。

如果发生频繁遗精,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心理卫生和精神调摄,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开朗、乐观、冷静、客观、坚强的性格,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排除杂念,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顺其自然,调养一段时间,这种情况自可减轻。

2、注意生活起居,衣裤应稍宽松些,夜晚不要过饱进食。睡前用温水洗脚,被褥不宜过重,脚部不宜盖得太暖。养成侧卧睡眠的习惯。

3、节制性欲,戒除手淫。不看尤其不能迷恋色情淫秽书刊和影视音像制品。逐渐戒除手淫,减轻思想负担,使心理逐渐康复。

4、多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多种业余兴趣和爱好,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正常对待男女交际,不要把男女交往神秘化。

5、积极治疗引起造精的疾病。包皮过长的应手术切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洗阴茎包皮处,以免包皮垢积聚;如患有包皮龟头炎时应及时治疗。

6、不要认为遗精是低级下流的事情而感到不好意思。遗精后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勤洗换内裤,以防尿道的炎症。

性教:时机到了就该对孩子谈性

随着青少年成熟期的提前和社会观念的逐步开放,未成年人的性行为的情况越来越多,有媒体曾报道,海口中小学校四周的性用品店竟多过了书店。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成为我国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都趋于成熟却又未成熟的年龄。难免会对异性朋友产生一些朦胧的感觉。这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对于性知识知之甚少的孩子来说,这一切显得那么新奇 而又神秘,他们往往会在内心世界产生极大的波动。一名初二的女生说,班里的一名男生和她一样非常向往美妙的爱情,于是他们就做了那件事,可没想到居然怀孕了,知道后他们怕极了,他们不知道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可是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敢跟父母说,更害怕老师那严厉的目光……

据了解,我国现在开始逐步地在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 ,非凡是有些地区已经在小学生 的课程中开设性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性教育的三个主要课堂。但专家认为,家庭在这三者之中的作用居于首要地位,家庭应是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个家庭“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呢?

很多年长一点的家长认为跟孩子说性不好意思,也没必要,甚至对孩子的一些性问题敷衍搪塞或厉声训斥,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刘先生讲:一次他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大家边看电视广告边聊天,朋友那八岁的儿子忽然问了一句:“妈妈,你用什么牌子的卫生巾 ?”因有男士在场,朋友很生气,说了声:“不该你问的别问,做你的作业去!”可她的儿子却不罢休:“告诉我嘛,为什么男的不用卫生巾?”朋友就连忙把儿子轰了出去……

一名初三的学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知道,所谓什么都知道,就是网上什么都有,他指的是一些“性知识”介绍;而所谓的什么都不知道,就是说现在的学生通过其他的渠道了解到的性知识并不一定对,而且也不系统,这些从不正规渠道了解的知识完全有可能误导学生。还有一名初二的学生直言

不讳的说:“父母对儿女的性教育是最应该引起大人重视的,很多大人在我们小的时候不一点点灌输给我们,等我们都上初高中甚至大学才偷偷摸摸、隐隐讳讳地告诉我们。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对家长的话已经没有什么好奇了,而且也不好意思去听了。”这名同学说得非常形象生动:“你想啊,你的爸爸给你偷偷叫到一个小屋,然后先面露难色,想说又不说的样子,还显露得无比尴尬,你说谁好意思往下听啊,这哪是正常的教育啊?所以,我建议,性教育要从小开始,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学到知识。”

不知很多家长听了这名学生的肺腑之言有什么感受,但相对而言,年轻一点的家长在这方面还是有点意识的。孔女士在机关工作,孩子四岁,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也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小开始。一次,孩子问她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孔女士就告诉宝宝 :“爸爸肚子里有一颗爱的种子,妈妈肚子里也有一颗爱的种子,爸爸把他的那一颗送给了妈妈,这两颗小种子结合在一起发芽了,在妈妈的肚子里一点一点就变成了宝宝。”孔女士觉得这样解释很合理,既没有欺骗孩子,又把最浅显的性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了孩子。

(责编:方毅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进行性教育?

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3岁前是口唇期,宝宝喜欢吃奶嘴,吮手指;3岁是性朦胧期,孩子开始探索性的问题;6-8岁是学龄期,男孩和女孩发育相对偏差不大;10岁左右是青春前期,男女生逐渐疏远;进入青春期后,女生乳房发育,男生睾丸增大,中晚期时女生月经来潮,男生射精。 在上述五个时期中,3岁性朦胧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父母应对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给予正面解答,不要随便敷衍。善用抚摸让孩子了解身体的性器官。当孩子长到5、6岁,懂得看图识字后,借助卡通图书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是很好的方法。漫画中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图片,也有宝宝怎么出生的图解,父母按图说话,方便又直观。

Q:男性生殖器发育

男性一般从13~17进入青春期。此期生长发育加快,睾丸阴茎逐渐增大,有精子发育成熟并出现遗精。遗精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于紧张。青春期男孩音调变低,喉结突出阴毛腋毛逐渐生长。青春期男孩要加强性教育,家长老师正确引导,不要过度手淫,以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Q:孩子的性教育

儿童对性问题比较敏感,但又不愿多求教父母,很多少年儿童的性知识不是来自家长、学校,而是在与同伴的交流或者是从书刊影视中得来的.从这些渠道得来的性知识往往会带给孩子不正确的引导,而许多性心理障碍都植根于童年时期,因此,性教育应该开始于儿童和少年时期,家长应积极参与性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得到正确的性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对孩子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5岁前的孩子,性教育主要是解决性别认同问题.家长应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不要有意地把女孩扮成男装或将男孩扮成女装,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5~7岁的孩子,在求知欲驱使下常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迷惑不解,会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此时父母应该根据自然现象,简单明了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能过分详细地讲述性、生殖等情节,如果讲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更觉得神秘.7~14岁的孩子,这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在同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谈性时,可借助自然现象、童话、寓言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内容穿插其中.家长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位漂亮的姑娘春天把西瓜种子种到地里,之后她每天都给种子浇水、施肥,种子慢慢长出绿色的叶子.到了夏天,叶子上结出了小花,花谢了就变成了小西瓜,小西瓜越长越大就变成熟透的香甜可口的大西瓜,这个时候就可以摘下来吃了.妈妈在肚子里也种了一粒种子,在妈妈的精心哺育下,这粒种子慢慢长大,10个月后就变成了一个小人,然后妈妈就把他摘下来,于是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活蹦乱跳的宝宝.家长还可以在看《动物世界》等节目时,用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比喻,和孩子谈蝴蝶的交配,金鱼或鸡、猫的繁殖等,以帮助孩子理解性知识,可避免直接、详细地介绍人类的性行为,避免给这个年龄的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须进行性道德教育,帮助少年控制自己萌发中的性冲动,防止性过错行为的发生.14~18岁的孩子,这期间父母应主动关心询问孩子的性困惑.有一位男孩睡觉时遗精,他认为是生病了,非常担心,又不好意思告诉父母,自己在书摊买来不健康的书籍想从中找到答案.一日,母亲整理他的房间时,发现孩子在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母亲这才意识到该告诉孩子一些正确的性知识了,但是父母都不好意思向他讲性知识.最后,这位母亲买来有关的青春期性知识的书籍放在孩子的桌上,并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