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国际罕见病日 | 诊断+用药,难上加难,罕见病这道题有何解法?

2023/2/28 20:32:54

每年2月的最后1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罕见病日的主题是 “SHARE YOUR COLOURS”(点亮你的生命色彩,让罕见被看见)。虽然罕见病单一疾病的发病率通常低于万分之一,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疾病种类近7000种,据估算我国罕见病患者人数超2000万——他们并不罕见。2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东院”)多学科开展了主题罕见病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

平均诊断时间5-8年,罕见病诊断之路“不好走”

小华(化名)今年21岁,来自苏州,高中期间曾被诊断“双向情感障碍”而一直服用药物,且一度出现过量服药的情况。2022年,小华出现了斜肩、双下肢震颤抖动、行走困难等症状,在当地辗转多家医院后,广州的亲属帮助其找到了中山一院东院。中山一院东院执行院长、神经科黄海威教授为小华进行多学科会诊后,考虑其为功能性神经障碍(FND),建议在当地医院行步态训练、前庭训练、认知行为治疗(CBT)、照料者宣教等;同时精神科药物减量至停用。

在义诊当天,黄海威教授团队还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为小华进行了线上复诊。据了解,如今小华已经生活自理,向前、向后行走自如,站立姿势稳定。

 


(线上多学科会诊画面)

黄海威教授表示,罕见病患者从发现到明确诊断平均需要花5-8年,甚至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但随着多学科会诊模式的发展,以及更多检验手段的加入,这一情况正慢慢改善。“以前大家对于罕见病的认识非常有限。但如今一般大型的三甲医院的医生,在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普及后,几乎不容易漏诊。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模式让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此外,通过病理诊断、基因分子技术诊断以及特定的生物学标记物等检测手段,可以进一步明确是什么疾病。”黄海威教授介绍道。

黄海威教授介绍,中山一院东院在广东省内率先成立了神经遗传/罕见病咨询中心,并牵头在全省10余个地级市成立分中心。中心与金域医学进行合作,为患者更好地完成诊断。


(黄海威教授在义诊现场解答患者问题)

“绿色通道”+“空中病房”来帮忙,改善罕见病用药难问题

诊断路上的辗转,加上听到“罕见病”这个词,许多患者的信心也被消磨。 但其实对于一些罕见病来说,患者通过终身用药,也可以将病情维持稳定。“有些基因突变的患者,体内某种酶的活性降低或者缺乏,导致整个代谢的障碍。这个时候内源不够,就要外源去补充,如果能及时通过酶替代治疗,并且终身用药,可以一直维持得很稳定。当然前提就是这个病人能够及早诊断,在相应的器官功能没有受到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的时候,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黄海威教授表示。

但药物保障可及性的问题也是一大难题。药价高只是其中一个问题,同时,所在地区没有药供应,想买药也买不到,是很多患者在治疗中都存在的问题。以肝豆病(肝豆状核变性)为例,其多发于青少年群体,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肝豆病特效药“二巯丙磺钠”的价格并不昂贵,但多次传出“停产、库存告急”的消息,究其原因还是确诊患者人数少,药厂生产的积极性和医院备药的主动性都较低。

黄海威教授介绍,中山一院东院作为中心牵头单位,正探索通过“绿色通道”临时采购途径,保证用药。近年,中山一院东院又与华润医药合作,建立“空中药房”,打通用药。他提到,因为很多罕见病是个案式的,很多罕见病药物是没有列入医院的常备药品中去的。但是空中药房的供应链中,有3万多种药品,如果医院无法引进,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跟空中药房建立连接,医生开了方之后,上传到药房,药师进行审方,患者在互联网付费完成后,即可安排配送。

“只要现在市场上有的,通过各种方式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考虑到罕见病的特殊性,目前也不是每一个罕见病用药都能做到令人满意。”黄海威教授提倡,对于罕见病的药物保障,不要太过急于形式和“一刀切”,可以“一地一策、一院一策、一病一策”,尽量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本文指导医生:
黄海威

黄海威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一科

擅长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毒...[详细]

(责编:张颖琳 通讯员:何旭鹏,郑亦楠)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