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今日迎来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该如何养生?

2022/2/19 11:28:38

雨水是24节气中第2个节气,气温逐渐回升,冰雪融化,降水量也有所增加。雨水节气后,我国北方阴寒还没有完全消失;南方大部分地区春意盎然,不过早晨和晚上仍然湿寒,寒气可伤害脾脏,所以应着重注意脾脏养护和祛风除湿。

2月19日是雨水节气。这个时节,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冷空气却不甘示弱,两相较量使得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北京市隆福医院的专家提醒,应对气温波动,要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外感疾病。专家提醒,雨水时节要注重平抑肝燥、调养脾胃,建议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食山药粥、百合粥、小米粥等甘淡的食物,来调养脾胃。

应少吃油腻肥厚的食物,避免滋腻碍胃,多吃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香椿、藕、芋头、萝卜、甘蔗等绿色多汁蔬菜、水果。在用药方面,平抑肝阳可用天麻、菊花、钩藤等药物;头晕的人日常可以天麻炖鸡汤,饮菊花茶;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白术、茯苓、陈皮等。雨水时节要注意精神调节,“怒则伤肝,忧思伤脾”,应该平心静气,以养元气。在起居方面,此时建议早睡早起,晨起后可散步、慢跑。老年人要注意不做剧烈运动,量力而行。雨天要注意预防摔倒。专家特别提醒老年人,血压高的要注意监测血压;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症状加重的,要及时就医。

雨水节气该如何养生?

1、调理脾胃

脾是后天之根本,害怕湿,一日三餐不规律、气候环境变化等可增加脾胃承受的负担,从而造成腹泻、腹痛和腹胀等。因此吃饭要有所节制,每顿饭只吃7~8分饱即可。多吃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茯苓、百合和莲子等;多吃多汁的水果,如甘蔗和绿叶蔬菜等能调养脾胃。

2、多吃甘味食物

酸味食物有收敛作用,可影响肝气疏泄。因此应多吃甘味食物能补脾安胃,如奶类、蛋类、瘦肉、新鲜的豆苗和水果等,也可以多吃具有补脾血功效的大枣和桂圆等。

3、早睡早起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季易出现昏昏欲睡,所以应保持规律作息,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入睡,做到劳逸结合。每天晚上睡够7~8个小时,中午有20~30分钟时间午休。

温馨提示

此时天气较湿冷,不能用凉水洗澡,洗完头后及时用吹风机吹干,防止湿邪入侵,从而造成头痛或关节肿痛。另外,此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因此应注意身体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的增加衣服。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来补充所需水分,远离辛辣油腻食物。

(责编:何诗雅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雨水节气的养生原则是什么?

雨水节气,雨水意味着天气回暖,北方也停止下雪,改为降雨,同时降水量增加,此时的天气特征是天气仍较寒冷,同时,天气潮湿,此时,而人体则随着自然界的阳气的升发,肝阳、肝风、肝火均会有所上升,那我们应如何进行健康调养呢?  雨水养生原则:  1、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做好春捂秋冻。  2、精神调养上宜精神振奋,勃发向上,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与春气相应。  3、运动方面,多做伸展运动。  4、抓紧时机调养脾胃,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气。

Q:今天是农历小雪节气,请问这个时期有什么特殊的讲究,养生方面要注意什么?

您好,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这时候一般患感冒的也多起来了,应该注意防寒防冻,积极预防感冒。平时注意锻炼和平衡营养

Q:春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中医讲究天人感应,二十四节气天时不同,养生方法也不同。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是一个阴阳各半的特殊节气,人们不妨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体质来分别进行调养。  总的说来,春分阳气渐壮,此时衣着方面不要过寒、过热。应在保证夜间休息的基础上,睡好午觉,顺养阳气。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饮食上,要戒酸增辛,健脾益肾,调和肝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