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三类人需小心结直肠癌

家庭医生在线 2015/7/29 9:05:16 举报/反馈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出现肠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出现结直肠癌的人也增多了不少,那么哪些征兆意味着你可能受结直肠癌的威胁呢?哪些人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这些改变或是结直肠癌征兆

在日常生活中,肠道在不断向人们发出健康的警示信号:人体的排便情况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往往就是结直肠癌最先出现的症状。

例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便便带黏液、脓血等,可能说明肠道出了问题。除此之外,如若发现自己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异常也要引起重视。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亦应视为结直肠癌的警钟。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占48%~68%)和腹痛(占21%~55%),这一般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另一种症状——大便习惯的改变,由于司空见惯,则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警惕。

事实上,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便秘、便频、腹泻便秘交替)在结直肠癌病人中并非少见,如上海的数据:结直肠癌病人中,出现便频者达28%~50%;而广州的数据显示,腹泻及便频者达15%,以便秘为突出症状者亦时有所见,特别是直肠癌病人,可高达60%。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排便次数为每日1~2次,或1~2日1次,多为成形便或软便;少数人的排便次数可达3日1次,粪便多为半成形或腊肠样硬便。

结直肠癌病人,如果肿瘤刺激肠黏膜导致体液渗出,渗液在肠腔内积存过多而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就会出现腹泻。若肿瘤伴发炎症、坏死并引起肠腔阻塞,则会延长粪便的通过时间,引发便秘。

肠癌“爱”找三类人

一是长期便血者要高度重视。大肠癌出血与痔疮出血常易混淆,其实痔疮出血呈鲜红色,或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以喷射状呈现;而直肠癌出血,颜色不鲜艳,混在大便中,常伴有粘液便。

二是肠道息肉者要提高警惕。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是炎症性息肉,就是炎性赘生物,一旦炎症消退,息肉即可消失;另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大部分人为此种)。以下这些人尤其要重视和预防:一是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5年做一次肠镜,因为腺瘤发展为恶性肿瘤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发现有息肉者,不管是否已经做过手术切除,都应每年做肠镜复查一次;若第一年检查未发现问题,可隔年再复查一次。专家强调,息肉一经发现,最好立即通过肠镜手术切除,因为即便是很小的息肉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张主任作为肛肠外科专家,在肠癌手术中发现最大的癌肿如皮球那么大,而最小的癌肿则如米粒那么小。根据临床分析,在被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细胞学和组织结构具有恶性特征的上皮病变)的息肉患者中,术后活检诊断为恶性大肠肿瘤者,占有术前70%以上的比率。

三是胆囊切除者要高度防范。最近几年之所以发现很多肠癌患者,与10多年前胆囊结石患者多不无关系。对因胆囊结石而切除胆囊的患者而言,在5—10年的时间里都有可能被查出大肠癌。未切除胆囊者,与大肠癌相关,因为两者的发病诱因相同,都是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而切除胆囊者作为无胆人士,其术后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肝脏日常分泌的胆汁大多储存在胆囊,当人进食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后,胆囊就会收缩,将储存的胆汁“挤”进肠道,帮助消化吸收。但如果胆囊被切除了,使分泌出来的胆汁没了储存之地,就会直接流入肠道。胆汁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次级胆汁酸”,可能破坏细胞基因,促使大肠黏膜发生癌变。

预防大肠癌吃7种食物

1、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肥鱼。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金相美说:“实验数据显示长链欧米伽3脂肪酸对于结肠直肠癌变有防治功效,它可以降低肿瘤生长、抑制血管形成、组织癌变转移。从膳食中,主要是鱼与海产品增加欧米伽3的摄入可能会对结肠直肠癌有防治的功效。”

2、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或谷物。吃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的饮食时,食物残渣往往需要在肠道中停留3天或3天以上才能被排出体外;进食以植物纤维为主的食物,粪便排出只需要1天的时间。缩短了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

3、具有抗炎属性的橄榄油。橄榄油对于结肠癌的产生可以起到预防和抑制作用。专家认为,橄榄油可以减弱人体胆囊分泌的胆汁酸度,并增加有利于内脏细胞新陈代谢的生化酶的数量,而食用过多肉类之所以容易引发结肠癌是因为肉类可以提高胆汁酸度。

4、富含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豆类。豆类食物(如豆浆、豆腐)都富含很多的天然抗癌物质,如

抗性淀粉,虽然无法被直接消化,但肠道益菌会利用这种淀粉,增加肠道益生菌含量,保护肠道细胞。加上豆类含有植化素及叶酸,这些都有益防癌。

5、每天5至8份新鲜水果蔬菜。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简称IARC)有证据表明,食用果蔬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尤其是胃肠道的癌症。在世界范围内,5%~12%的癌症通过摄入足量果蔬能预防,20%~30%的消化道癌症也能通过摄入果蔬预防。世界癌症基金会提出的十条预防癌症建议中亦曾明确提到,大众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6、咖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咖喱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当肠癌细胞暴露于咖喱中时,每天死亡的癌细胞达25%。因此,每周最好至少吃一次咖喱鸡、咖喱饭或咖喱蔬菜。另外,吃咖喱之后服用一小片阿司匹林,抗癌抗炎效果更好。

7、富含番茄红素的西红柿。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避免油炸食物、加工肉食和精制淀粉类食物。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调控肿瘤增殖、减轻对淋巴细胞损害等功能,多吃番茄红素可预防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而且番茄红素在抑制癌细胞增殖方面比胡萝卜素更有效。

(责编:黄诗敏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区别

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区别常被人忽略,由于成因和症状的相似,直肠癌通常和结肠癌被一同提及,不少民众也很容易将直肠癌和结肠癌两者混淆,但两者的特点有所不同。我国结肠癌的发病年龄大概在50岁到70岁之间,但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层比结肠癌更早。  其次,我国的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更高,即靠近肛门位置的直肠癌更为常见。

Q: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区别

直肠癌和结肠癌最大的区别就是病发部位不同,顾名思义直肠癌发生在直肠部位,而结肠癌者在结肠位置上,结肠更靠近肛门。两种癌症的病症也有所不同,直肠癌患者大多有大便异常次数增多等直肠刺激症;结肠癌症状可发生为全身症状,主要包括贫血、低热、消瘦等症状。而且,结肠癌的预后要比直肠癌更好。

Q:直肠癌和结肠癌有什么区别?

直肠癌和结肠癌都属于大肠癌,也就是说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区别就在于患病的部位不同。结肠癌病患在直肠以上部分,直肠癌是发生在乙状结肠以下部位。 从发生部位和解剖结构来看。直肠癌位于大肠的末端部分,直肠上连乙状结肠,下连肛管,这部分的大肠更多的涉及排便功能,也因此,直肠癌更多地会表现粪便改变,直肠癌手术也可能影响正常排便功能。结肠位于大肠的前段,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因此,盲肠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都是结肠癌。 直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异常表现,其中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是恶液质的表现。后期直肠癌常会出现便血,且便血量比较多,颜色多为暗红色,伴有粘液,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 而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好发部位为直肠以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早期结肠癌多表现为大便习惯的改变,干燥和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可混有暗红色的血,与便混合在一起,晚期出现肠梗阻症状。一般情况下结肠癌患者多以消耗为主要表现,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表现,腹部则可触及包块,为粪块或者癌肿。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