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酒精伤肝 莫让生命在酒杯里倒计时

家庭医生在线 李增烈 2012/7/29 13:11:20

      支撑起豪气,垮掉了健康

   “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多亏一个东北人,送到医院缝五针,好了。老张请他吃顿饭,喝得少了他不干……”雪村一曲音乐评书《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传唱大江南北,歌中把东北人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刻画得非常鲜明,一句“喝得少了他不干”也让我们对东北人的豪饮习惯印象深刻。曾有一位经常到北方出差的朋友笑称,在北方喝酒常以白酒为主,喝啤酒者根本没“地位”,只能躲到角落里黯然独饮。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小王说,她有几个来自东北的男同学,经常春节后不能及时返校,追问原因才知道,返校前他们在家里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无法出门,以致返校时间不得不延期。

    然而,酒精支撑起所谓的豪气,垮掉的却是健康和生命。其实,喝酒伤肝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酗酒严重的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硬化占肝硬化病人的50%~70%。酒精(乙醇)进到人体内,可被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氧化成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继续被分解。对于肝脏来说,乙醛的毒性比乙醇大得多。大量的乙醇摄入后,产生的乙醛若无法及时清除,就会对肝细胞的多种功能,如DNA修复、脂肪酸氧化等及其他器官产生毒性反应。

  前不久我在临床上遇到一个病人。此人大量饮酒后到医院打先锋霉素(即头孢类抗生素),打完之后便胡言乱语,大喊大叫,又是神又是鬼的,疯疯癫癫,如同精神病发作一般。原来,先锋霉素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酒精代谢物乙醛无法及时分解清除,乙醛蓄积在体内而导致中毒症状明显,由此足见乙醛对身体的危害。酒精本身对肝脏也有直接的、多方面的损害作用,真可谓“两面夹击,难以脱身”。

    过量饮酒,大量乙醛、乙醇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直接和间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并有免疫反应参与,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根据国内临床标准,日饮酒精量超过40克(合50度白酒100毫升),连续5年以上的病人定为嗜酒者。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称为酒精损害肝脏的“四部曲”。这几种病变既可先后发生也可同时并存,因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中国有10%左右的人携带乙肝病毒。合并病毒性肝炎者,若大量饮酒更易造成肝损害,而酒精性肝病者也较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应特别注意。

    跟着感觉走可要坏大事

    贾先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酗酒导致肝硬化的例子。第一次见到贾先生的时候,他40多岁,但其饮酒量之大,实在令人害怕。当时贾先生已经有酒精性肝病的体征——肝脾肿大了,但无明显症状。我给他算过,贾先生从20多岁起便大量饮酒,这20年来消耗的酒量若用4吨的卡车来装,可以装满满两卡车!当时我劝其戒酒,可贾先生笑了笑,并未在意,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五年之后,当我再次为贾先生会诊,他已病入膏肓,不但出现皮肤黄染(黄疸),而且有大量腹水等酒精性肝硬化的表现,最后贾先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不治身亡。

    喝酒造成的肝损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饮酒年限(酒龄),一是每次所饮酒精量的多少。如一次喝白酒超过250克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肝损害。但以上两种因素中,更重要的是饮酒年限的长短。不过,有的人由于其肝脏解毒能力很强,喝多了问题也不大。所以是否会造成严重肝损害,并不是绝对的,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能完全按照饮酒量来推断病人的肝损害。

    酒精性肝病在国外很早就受到重视,在我国已经成为“肝病老二”了,但像上文中贾先生那种轻描淡写者数不胜数,足见酒精性肝病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长期大量饮酒者,若出现腹胀、厌食、乏力、肝区不适时,那他可能已经有了轻度的酒精性肝病了;若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有黄疸、肝脾肿大和压痛时,很可能已出现了酒精性肝炎;如果发生了酒精性脂肪肝,轻、中度者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症状不典型,但若进展到重度,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就多见了,有少数病人会有低热、腹泻等症状;若进展到酒精性肝硬化阶段,可出现上文中贾先生的各种症状,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完全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病情,因为症状多有重叠,且人的敏感度不同,跟着感觉走可要坏大事。

    嗜酒者如何监测肝脏情况

    经常应酬、大量饮酒的人,应该定期做相关体检,半年左右查一次。那么查什么呢?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胆红素等必不可少。细致的B超检查很有价值,如果能配合CT检查则更好。另外,病人过去若患有乙肝等肝脏疾病,那检查的时间可能就要勤一点。在患乙肝的基础上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造成的影响,往往比单纯喝酒造成的肝损害严重得多,即所谓1+1>2的效应。若要了解是否到了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程度,则要挑选其他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也就是要根据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检查项目。而肝活检则是最可靠的判断病情的方法,必要时可行之。

    悬崖尚可勒马

    对于许多酒精性肝病病人来说,都很希望通过治疗使病情逆转,现在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吗? 

    酒精性脂肪肝阶段是可以逆转的,也是治疗效果最好的时机。此时最重要的是饮酒减量,最有效的方法是禁酒。一边喝酒,一边吃护肝药,是难以起效的。酒精在体内从乙醇变成乙醛后对身体细胞的损害,实际上是一种中毒。想想看,病人一边解毒,一边又服毒药,犹如一边灭火一边浇油,怎么可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呢?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以考虑用一些护肝降酶药,如易善复等,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酒精性肝病病人如果能及时补充蛋白质或氨基酸,对肝细胞的恢复也起一定的作用。

  此外,超重者减肥也有好处。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还应该从加强运动和调整生活习惯做起。酒精性肝病越早治疗,病情就有可能逆转。因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阶段,经过合理治疗后是可以治愈的,到了肝纤维化的阶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但到了肝硬化阶段,出现食道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这时候再要逆转就不太可能了。有读者也许认为降血脂药可使病情好转,其实除非有高血脂,否则此类药物对脂肪肝是无作用的,有的降脂药还伤肝。某些中药如桃仁、丹参、当归、赤芍、丹参等,以及非饱和性卵磷脂对肝纤维化有肯定作用,但应在专家指导下应用。 

    酒精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病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停酒后病情恢复得很快,只要赶紧刹车,及时减少饮酒量或禁酒,肝脏的情况就可以有较好的逆转,劝诫广大嗜酒者赶快悬崖勒马,争取宝贵时机。对那些不得不应酬的朋友,起码也要减少应酬喝酒的频度。减少每次喝酒的量,以及选用低酒精含量的酒,都不失为权宜之计。日本人虽饮酒多,但多饮清酒,加上摄入蛋白质较多,摄入脂肪少等原因,和美国人相比,其酒精性肝病的症状、病情均较轻,这点对常喝酒的朋友,也许值得借鉴。

    不喝白酒,就不会得酒精性肝病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平时就喝些啤酒、红酒之类的低度酒,很少喝白酒,这应该不会得酒精性肝病吧?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的形成与酒的种类关系不大,而是与酒精含量的多少有关。饮酒者乙醇摄入必须控制在每天8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将会给肝脏带来负担。如果每天酒精摄入在80~160克,脂肪肝的发生率可增高5~25倍;若每天摄入酒精300克,短时间内就可出现脂肪肝。女性由于体型较小,脂肪含量高,喝相同量的酒,其血液中酒精浓度也高于男性,同时受雌激素的影响,胃排空时间延长,酒在胃中停滞时间加长,酒精的吸收也就增加。男性每日摄入酒精超过80克,女性超过40克,5年时间即可发生脂肪肝。   

(责编:刘晓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酒精性肝病需要住院吗?
王农荣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您好,酒精性肝病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以给与休养或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病主要是由于喝酒而导致的肝脏肝损伤,肝功能异常,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不适症状。早期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恶心呕吐,病情进展可引起腹水、黄疸、右上腹疼痛加重严重者可出现腹水、少尿、消化道出血及昏迷,建议您就诊医院,完善检查,积极对症治疗。

Q:酒精肝早期有什么症状?
杨东银 医师 河北威县贺钊医院

Yyt您好,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肝不但影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合成吸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成为肝细胞进一步损害的继发性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肝细胞的脂肪浸润、炎症、坏死,肝硬化的发生。如果任其发展,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还可发生很多并发症,酒精肝的治疗包括戒酒、改善营养治疗、肝损伤防治、促进肝再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终末期肝病则要进行肝移植。在治疗肝病药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毒副作用小的天然植物保肝药物来护肝,修复肝损伤,以免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造成了对肝脏的二次伤害。建议尽早重视治疗。针对性地服用中药调理治疗的,如果无法避免喝酒建议服用蓝韵甘舒胶囊,可以起到解酒护肝,分解肝脏里面多余的酒精的。修复肝细胞受损的效果

Q:酒精性肝病的危害有哪些?
孙平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你好,酒精肝是会造成肝脏的损害的:因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非常大。并且对于肝脏的损害也是越来越大的,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严重的是会引发患者死亡的。一般来说,酒精肝病情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是从酒精肝、酒精肝炎、酒精肝纤维化、酒精肝硬化一步步发展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